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社區推廣】大無尾港地區-見樹不見塑

員山生態教育館105年社區保育教育推廣

大無尾港地區-見樹不見塑」


  夏天的尾巴已經快要溜走了,不曉得大家暑假有沒有去海邊玩水清涼一下呢?而在遊憩的過程中有無發現四周圍存在著許多「人為垃圾」呢
  有別於以往的淨灘活動,這一次,員山生態教育館將帶著大家走進海岸林,沿著步道探索這些固守砂土的綠籬,看看其中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垃圾。員山館誠摯邀請各位透過實際的友善行動,一起來保護脆弱的海岸生態環境!

一、活動日期:105108日(六)
  第一梯次:09:0012:00
  第二梯次:13:3016:30
二、主辦單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三、承辦單位:員山生態教育館
四、協辦單位: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五、活動地點:
  第一梯次:港邊社區永安宮生活館
  第二梯次:大坑罟社區大玄廟活動中心
六、活動對象:分兩階段報名:
  第一階段: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成員、在地居民
  (港邊社區、港口社區、大坑罟社區、存仁社區)
  第二階段:一般社會大眾、親子
  (無論第一或第二階段,孩童皆建議三年級以上較為適宜)
七、 活動人數:一個梯次上限30人。為促進在地保育行動,將優先受理港邊社區及鄰近社區(港口社區、大坑罟社區、存仁社區)。其餘名額開放一般大眾線上報名,額滿為止。



日期
方式
第一階段-社區居民
即日起至105日(三)
下午17:00止。
1.至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辦公室填寫報名表。
2.至員山生態教育館部落格填寫線上表單(https://goo.gl/SoXaSA)。
第二階段-一般大眾
928日(三)09:00
105日(三)下午17:00止。
1.至員山生態教育館部落格填寫線上表單(https://goo.gl/SoXaSA)。




時間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
地點
活動前
10
分鐘
報到
集合報到
第一梯次:港邊社區永安宮生活館
第二梯次:大坑罟社區大玄廟活動中心
15分鐘
話說海岸林
你知道海岸林扮演什麼角色嗎?早期和現在的海岸林長的一樣嗎?讓我們用舊照片來回想過去,並思考現在它遇到什麼問題。
集合地點
20分鐘
-步行時間-
從集合地點步行至海岸林,並沿路了解環境相的組成。

40分鐘
淨海岸林
垃圾一旦進入海岸林就很難出來了,讓我們一起幫海岸林做個健康檢查吧!
鄰近之海岸林
20分鐘
-步行時間-
回至集合地點報到。

30分鐘
分類、紀錄
辛苦的將海岸林中的垃圾收集起來後,回到集合地點將收集到的垃圾分類,記錄數量,了解這些垃圾的組成。
集合地點
40分鐘
廢棄物的一生
讓我們大家一起討論垃圾為何會出現在該地,透過表演向大家介紹各組收集到的垃圾種類。
集合地點
15分鐘
見樹不見塑
原來海岸林對人類以及環境都很重要,去了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光是政府機關的法令制定,每個人都該從心做起,共同達到三生一體的社會。
集合地點
第二梯次於下午13:30開始,流程與上午相同。
注意事項報您知:
  活動時間與行程視當日情況調整。
  課程中有戶外操作時間,請穿著適當衣物防曬(長袖、長褲、球鞋或雨鞋、帽子)、防蚊蟲叮咬、攜帶水瓶。


【特展花絮】臺灣「猴」的淺山生活大揭秘!


        臺灣獼猴廣泛分布於全臺各地山區,其中又以淺山地區的族群數量最多,究竟臺灣獼猴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小秘密?牠在淺山森林裡有哪些好鄰居?又會遭逢什麼樣的生存困境呢?

        無論是否逛過員山生態教育館今夏特展「臺灣山林『猴』生活」,這就讓小員丁帶各位來一探究竟,快來看看有哪些好玩又有趣的東西吧!



        咦,一進到員山生態教育館的大廳就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呢,原來是今夏的主角「臺灣獼猴」登場啦!


帶上一張特展學習單,拿上一隻鉛筆,這就要開始我們的闖關任務囉!

【探訪猴生活】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和臺灣獼猴相遇的經歷,當你在山林間見到牠們時,牠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瞧,有隻臺灣獼猴正在看著你呢!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獼猴總是成群行動,為什麼牠們總是在樹上跳來跳去卻不會掉下來,為什麼牠們吃東西時總是狼吞虎嚥?帶著疑問和好奇,我們走進特展第一關,要一起來探訪臺灣獼猴的山林「猴」生活!



        臺灣獼猴(學名:Macaca cyclopis)為臺灣特有種,在臺灣被列為了第三級的保育類動物。身手矯健的牠有著長長的尾巴,使牠在樹叢間移動時不至於摔下,此外,在獼猴的臉頰內側也有著一對叫「頰囊」的構造,於是在覓食過程中牠可以快速地將許多食物塞進嘴裡,隨後再找個安全舒適的地方慢慢享用。


原來臺灣獼猴有這麼多的生活小撇步!

        除了有許多的生活小撇步,臺灣獼猴也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通常10-40隻可以為一群。牠們之間也有不少有趣的「社會行為」,理毛、玩耍、威嚇甚至是打架都經常可以見到,而認識獼猴的行為意義也是與牠們和平共處的第一步喔!


想瞭解臺灣獼猴的行為特徵,不妨親自模仿一回喔!


【淺山森林猴在哪】

        瞭解了臺灣獼猴的生活小撇步,也明白了牠們的社會生活,我們繼續來到「淺山森林猴在哪」展區,要來找找臺灣獼猴究竟在淺山森林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馬上就要開始我們的「淺山任務」啦!

        原來在多數臺灣獼猴生活的淺山森林當中,還有著其他的「淺山好鄰居」,牠們的食物有些類似,但卻又各有所好,有雜食性的食蛇龜、喜食螞蟻的穿山甲、屬於生態系中高階消費者的石虎。

樹葉、果實、昆蟲、蕈類... 雜食性的臺灣獼猴可謂「什麼都吃」!


        然而,許多人見到獼猴覺得可愛便會餵牠們吃東西,這不僅對獼猴的健康造成影響,也容易使牠們養成討食的習慣!因此,在見到臺灣獼猴時千萬要遵守「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的三不原則喔!


原來獼猴也是傳播植物種子的「大功臣」!


來到蓋章區,將刻畫著獼猴生態角色的印章蓋在學習單上正確位置!

        此外,幼猴偶爾也會遇上猛禽等天敵,動物們的淺山生活可以說是充滿了各種挑戰!不同物種在其間扮演著不同的生態角色,彼此之間相互關聯,共同組成了充滿活力的淺山生態系!


【淺山好朋友事件簿】

        完成了淺山任務,小員丁要帶大家走上展區二樓,一起來翻翻「淺山好朋友事件簿」,究竟淺山森林裡發生了什麼事呢?

每個人扮演一種動物,一起“翻”開「淺山好朋友事件簿」吧!



        剪刀、石頭、布!「請動物們分別做出代表動作!」、「請問淺山是指海拔多少公尺以下的山區呢?」、「請四種動物各自說出並找到喜歡吃的食物!」......


遇到狀況別緊張,旁邊有溫馨的「淺山好朋友小提示」喔!

        臺灣獼猴、穿山甲、食蛇龜、石虎,這些生活在淺山森林的物種都是臺灣的保育類動物,牠們與人類共用同一片山林,然而這也為牠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危機。

人類與臺灣獼猴的生活區域重疊,「人猴衝突」事件層出不窮!

有人認為穿山甲的鱗片具有特殊藥效而捕捉販賣,但實際上其成份與我們的指甲差不多!

食蛇龜流入食補、投機市場,遭受盜獵和走私出口!

馬路橫穿淺山地區,動物們的棲地不斷破碎化,甚至遭遇「路殺」!

        臺灣獼猴和淺山好朋友們遭遇了許多的「淺山事件」,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牠們呢?

【保育新村】

        跟著地上的「獼猴腳印」,我們來到了最後的「保育新村」展區,一起來為淺山保育出謀畫策吧!

「里山倡議」讓我們看見淺山保育的多種可能!

里山新村的美麗圖景勾勒出了人與自然共生的淺山生態系!

「保育希望樹」,一起為淺山所面臨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吧!

        「電話檢舉非法盜獵」、「以生態工法規劃工程設施」、「支持友善農業」......,淺山保育的方法有很多,但重要的是,讓更多人可以瞭解淺山生態系所面臨的問題,並且從身邊做起,共同守護我們的美麗山林!

大家在留言板寫下感言,一起許下守護淺山生態的諾言!

*遵守「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避免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
*不吃、不買、不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發現捕獸鋏、獸籠等非法盜獵的痕跡時,及時向相關單位進行通報
(林務局通報專線 0800-000-930 ;市民通報專線1999)。

暑期特展「臺灣山林『猴』生活」展期至9月30日(五),快抓住夏天的尾巴,一起來認識臺灣獼猴和牠的淺山生活吧!

【延伸閱讀】淺山住客二三事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心得分享】穿山甲保育講座,漸漸消失的盔甲精靈


臺北市立動物園臺灣動物區保育員羅諠憶帶來精彩的分享
宜蘭大學森林系
黃謹毅(阿波)

  當提到「盜獵」腦中浮現的是象牙、虎皮、犀牛角,但有一種動物牠面臨的盜獵問題不輸上述所提到的三種動物,牠名為穿山甲,一個不太被世人注意的瀕臨絕種動物。
  
  本草綱目中提到穿山甲有通經絡、活血路之功能,再加上華人的迷信,就因為這樣讓全世界的穿山甲都難逃被大肆獵捕的命運。現在科學研究指出,穿山甲的鱗片就與我們指甲的成分相似,由此可知如果想要得到本草綱目中所提及的醫療功能,只需要大肆啃食自己的指甲,就可以輕鬆獲得。

  在臺灣,穿山甲遇到的危機不只盜獵,還有流浪動物(如貓、狗)的攻擊、玩弄,近年流浪動物分布越來越廣,野生動物能安全棲息的環境就越來越小。固然穿山甲有鱗片能保護自己,但當被流浪動物圍攻時還是很容易受傷,穿山甲的移動速度不快,所以遇到危難時通常會將自己捲成球狀,利用鱗片禦敵,而外露得尾巴首當其衝,最容易因流浪動物攻擊而造成傷害,當氣力耗盡,穿山甲露出柔軟的腹部時,常常會造成嚴重的傷亡。
縱使有堅硬的鱗片,在流浪動物猛烈的攻勢之下,也無法保護自己
   
  當我們開發更多的山林、當我們持續忽略周遭流浪動物的問題、當我們還沉溺於古人的偏方,那麼穿山甲就有會因為我們的自私、大愛、無知而失去寶貴的生命。一個常被大眾忽略的物種、一個面臨極度危難的物種,穿山甲需要你我來重視、來拯救。


宜蘭大學森林系
蔡宜蒨

  穿山甲,也叫臺灣鯪鯉,是一種身上佈滿鱗片的動物,他們雖然小小一隻,卻是許多人眼裡的「寶」。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穿山甲有通經、下乳、消腫的功效,這讓許多人對吃穿山甲這件事趨之若鶩,這樣的情形在華人地區更是嚴重。
  
  目前全世界的穿山甲有八種,亞洲地區四種,非洲地區四種,雖然每一種穿山甲都長得不太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面臨生存上的危機。每一種穿山甲在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上都是易危以上的等級,而亞洲地區的中華穿山甲與馬來穿山甲的等級都是極危,如果再這樣吃下去,穿山甲就要被人類給吃光了!其實穿山甲的鱗片跟我們指甲的成分是很雷同的,與其大費周章花大把大把的鈔票,冒著被抓去關的風險來取得穿山甲的鱗片,倒不如啃啃自己的指甲,不只省錢,想吃的時候隨時都有咧!

穿山甲因傳統的藥用、食補的觀念,面臨極大的盜獵壓力

  在這次的講座中,雖然看到一些讓人傷心的畫面,但也看到許多穿山甲寶寶與媽媽之間可愛的親子互動。像是媽媽帶小孩出門散步時,小孩會掛在媽媽的尾巴上,而且媽媽還會感應到小孩是不是滑下尾巴,或是還沒有坐好,若是這樣媽媽便會停下腳步,等小孩坐好後才繼續向前走。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穿山甲寶寶在媽媽覓食的時候會在一旁自己玩耍,直到媽媽吃完飯,穿山甲寶寶就會停下來,乖乖地爬上媽媽的尾巴。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和小孩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起碼人類聽不到),可是卻能夠有這樣的互動。或許他們是利用氣味來溝通,這點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才能得知。
保育員從"芎梧"三天大時就開始進行人工照養,此圖是模仿
小穿山甲會抓在媽媽尾巴上的樣子,此舉可訓練小穿山甲的抓握能力

  穿山甲的體型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再小一點,這樣嬌小的動物卻因為棲地的破壞、人們的盜獵而越來越少,或許是因為不認識、沒有看見,所以才顯得無動於衷,但沒有看見並不代表不存在。守護穿山甲,從了解與拒絕買賣開始,你我都可以為穿山甲的未來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