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吳揆不吃魚?不當政策持續助長糧食危機!

 

091230151338939

       日前一則超不起眼,連D咖都排不上的新聞:『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工業區相關環評、開發計畫審查至開發完成,時程約需2至4年,為縮短園區開發時程,掌握產業發展契機,針對民間重大投資案的環評、用水、聯外交通等事項,請各相關權責單位儘量予以協助。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糧食有可能短缺的未來趨勢,請相關單位適時適地鼓勵民間多採用填海造地方式,以減少使用良田變更工業區的情形。』

       如果院長關心糧食危機,更應該要知道台灣的漁業甚至農業,都會持續因為不當的填海造陸而走向無可復甦的減產。除了暖化現象造成烏魚不再來之外,沿海生態系的瓦解,更是我們快要沒有魚吃的重要原因。院長不能不瞭解,相關權責單位之間更不能不整合。減少良田變成工業區的想法是進步,但無知地破壞自然海岸,卻也突顯了當官員缺乏環境常識,在欠缺良好國土規劃的依據下,我們將如何暴露在缺乏因應調適氣候變遷能力的危機下,不斷地『甲緊弄破碗』。而地球與台灣都只有一個,再也經不起那些試誤學習造成的破壞!

       十二月人禾的水環境保育教育教師研習營,一群老師們到了北海岸幾條溪流出海口,拉起褲管站在河口冷冽的水中就是不想上岸,因為超乎我們想像的,不起眼的河口有這麼多新發現,總是窺箱一下去就有魚,找一找就看到螺貝趴著,無怪乎小白鷺一旁覬覦不去,還有俗稱釣魚翁的翠鳥為了爭地盤打到幾乎落水。在這海洋陸地交界的海岸、溪流海洋交界的河口,是超乎一般人認知的水族繁衍的必經要道或必要的溫床:台灣的淡水魚只有1/2種類生活史不需到此,其餘的1/2以及更多更多歸類在海水魚的種類,生命中都有段時期要經過這裡的洗禮;而淡水蝦更有3/4是河海兩側迴游;我們還有更多乘著洋流南來北往出現在台灣近海的中大型魚類,以及掛在海中一串串的牡蠣,這些我們所熟知的海產佳餚們,都倚賴著從海岸河口建立起的碎屑食物網而生。只要台灣周圍這一圈海岸的生態毀了,我們很快就毀了我們賴魚蝦蟹蚌而生的諸多產業,以及我們曾以為取之不盡的海洋性蛋白質。2048年,人類可能將無海產可吃!』三年前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專家們在海洋健康的深度研究後這麼提出警告!

       你問,若用淤積在水庫河道中的泥沙填海造陸,不是一舉兩得嗎?地理學家不也說,海埔新生地不就來自河川長期沖刷搬運出的泥沙堆積嗎?機具快速填倒壓實蓋工業區的新生地,再加上從沒有考量環境的施工規範,怎麼可能像河流與海洋用數十數百年或更久的時間細膩淘選,而具備適合沙蠶文蛤藏匿的質地?怎麼可能模仿風浪沙海拍打侵蝕的礁岩,而具備有海葵笠螺附著的環境?看看最近無限期停工的台東杉原海灘美麗灣飯店,你就會懂一個錯誤的造陸基地,如何讓生機蓬勃的海岸成為一片不再美麗的死寂之地!

       而更別忘了氣候變遷的最高風險區域就在沿海地區:海埔新生地上的工業區勢必面臨毀滅性的風雨與海平面上升加乘效應的考驗,屆時如果我們還有本事防禦,不斷加高的堤防將會是個吃錢的無底洞,堤防引發的『突堤效應』更讓海浪的力量轉向鄰近相對脆弱的海岸,造成海岸侵蝕連帶使海水入侵沿海地區地下水,吳揆原想保留的良田,也將受到土壤鹽化的威脅。

       那工業區到底該蓋在哪裡?還是回頭檢討從產業結構到國土規劃的思維,想想面對缺糧缺水缺能源唯獨不缺天災的未來,台灣該怎麼趕快轉型做好準備吧。看看現在中部沿海工業區不到五成的進駐率,在變幻莫測的未來,連日本氣象廳都宣布不預測櫻花季開鑼日了,你說,要我們怎麼放心相信先毀了眼前的食糧來源,那未來可能被全球綠能新政淘汰的的工業發展模式可帶來什麼樣的榮景?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一葉知秋?



宜蘭今年的冬天,
是斷斷續續交錯著濕冷與回暖的天氣。
和往年的連綿細雨不太一樣。
在乍暖還寒、乍寒還暖之際,
館外的幾棵楓香樹有了些微的變化。
楓香(金縷梅科)落葉大喬木。
一般來說,秋天時樹木的葉子會變色,
有時候是黃澄澄的外衣,有時則是披著一身豔紅。
不過在台灣,若平地日夜溫差不夠大,樹木就不太更換他的衣裳。
而到了冬天的時候,葉子會漸漸掉落,
樹木休養生息,等待明年春天到來時萌發新葉。 

這幾天太陽露臉,
在陽光下楓香樹的葉子好美,彷彿這次換上的是陽光金粉紗裙。
溫暖的太陽加上翠綠的嫩葉,有種好像是已經到了春天的錯覺。
古人常云:「一葉知秋」,
現在則可以由一片葉子出乎常態的表現,窺探到氣候似乎也有些微妙的改變了。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躲過了2012之後 --正上映的2020台灣預言



中科四期不顧爭議,火速閉門通過徵收彰化二林土地建園一分地可以收成40~50萬元的良田準備破土;不願在技術上徹底處理乾淨的廢水,也將排入彰化雲林沿海盛產魚蚌的肥美蚵田漁場。彰化縣蚵農、酪農、稻農『三顧台北』卻只換來沒有溝通的閉門羹,而他們只是要求有個說法,讓他們安心中科會有妥善處理避免污染影響農作。


         二十年後,我們要一個什麼樣的台灣? 刊載於【苦勞網】公共論壇的這篇預言,比2012更該看。(詳細劇情請點選【下載相關檔案】


因為,最近爐渣毒鴨事件沸沸揚揚,3年前環保學者證據確鑿的警告卻仍無法讓我們記取教訓;8年前的綠牡蠣事件仍無法阻止最近爆發的宵裡溪毒水,而相似產業進駐的中科四期,排放水將順著沿岸流及潮汐,讓我們再也吃不到那裡的肥蚵與鮮魚!對在地美食有精緻而獨到文化的台灣人,難道真的不怕?真的不覺可惜嗎?因特殊環境條件無法複製的秒殺三星蔥產地,4年前也才差點變成竹科宜蘭基地;中科高污染問題不解決,這幾天正開始的王功烏魚節,未來也將成絕響。2020年,缺乏乾淨的水、土地、空氣,會不會是台灣的末日預言?


如果政府在環境承諾與人民健康上,暗藏了一個最封閉而拒絕民主公開的角落,老是請關心土地關心生計的民眾吃閉門羹,那又何必因為吃了APEC峰會臨時氣候變遷會議的閉門羹而表達遺憾呢?

 

連人口密集污染嚴重的中國,都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針對高污染產業開刀整頓,刺激清潔生產技術的提昇;同樣是2020年,預期會有個大幅降低能源使用密度的目標與策略,在接下來的10年 努力。諷刺的是,很多人隨著這則新聞也才知道: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框架公約,是政策上台灣要積極加入聯合國專門組織的首要目標之一!若沒有實力也沒有 誠意作為,只是把參與國際組織及國際會議當作是外交與政治的工具,台灣土地上的人民們,應該還包括更多的地球公民們,更想向中華民國政府正式表達遺憾吧!


※破解預言,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