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暑期特展】今夏與猴有約,快來探訪臺灣山林『猴』生活!

  信步森林中,前方枝蔭濃密的樹梢忽然巍顫顫地不停晃動,幾雙銳利的眼直勾勾地盯著人瞧;在數聲短促鳴叫後,喚來「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般的騷動!原來,是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獼猴」家族現身啦!

  曾與人類比鄰而居的牠們,經常活動於臺灣的淺山環境;靈活身段、群體行動、聰明善模仿的行為,讓猴兒們生活暢行無阻,扮演了森林種子傳播者的重要角色。但隨著日益興盛的淺山建設開發、農園拓墾...等,讓人們與猴群逐漸站在對立面,為了彼此的生活而相互鬥智角力...
齁齁齁猴~員山館暑期猴特展,隆重登場!
  為了讓大家更認識悠活山林的臺灣特有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員山生態教育館於7月1日(五)起,推出【臺灣山林『猴』生活】暑期館舍特展喔!

點開文章閱讀參觀資訊  

  

[特展簡介]

淺顯的展示設計、有趣的自導式學習單任務,以及不定期辦理的特展小活動,帶領大眾認識臺灣獼猴外型、習性以及在淺山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進一步思考牠們生存的危機,了解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友善思維,期待您們一同參與淺山環境保育行動!


[特展時間]

105年7月1日(五)至9月30日(五),歡迎於開館時間蒞臨參觀。
(開館時間:週三至週日,8:30~17:00)


[展出地點]

於員山生態教育館館內展出。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一段163號,交通資訊請點我


[適合對象]

一般大眾、親子團體皆可,歡迎闔家大小一起逛特展!
小叮嚀:孩童請由家人、師長陪同參觀,將有更深刻的學習經驗喔!)


[參觀費用]

本特展參觀免費。
(推薦:15人以上團體參訪,歡迎預約環教課程:團體導覽「縱橫時空的森林之旅」,詳情請點我


[特展主角小檔案]
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sis)廣泛棲息於臺灣3000公尺以下山區,尤其喜歡濃密的闊葉林,常見於泛稱「淺山」的800公尺以下山區。雜食性的牠們,通常於日間群體活動,猴群內有明顯的階級制度喔!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專業研習】新方舟計畫 7/16 認識保護區,共築新方舟!


「諾亞的方舟航向了遠方,載著生物們在世紀中漂流;而今,我們有一個小小計畫,新一代的方舟即將啟航......」

當環境正在改變,生物面臨生存威脅,一艘方舟還足以承載所有的生物,留下寶貴的基因嗎?在這21世紀,我們該如何著手保護日漸趨少的生物多樣性,新一代的方舟又該如何構築?

7月16日(六),員山生態教育館將邀請各位來到館內,通過活動走進保護區的世界,一同認識臺灣的生物多樣性,並且了解棲地保育對於物種維護的重要性以及瞭解臺灣保護區之現況。


新方舟計畫

保護區猶如現代版的方舟,自然環境的保存為生物們提供了完整棲地,而不同的物種也在其間生生不息。『新方舟計畫』為員山生態教育館針對成人所設計之環境教育專業研習課程,四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不僅要帶大家深入認識保護區的發展沿革,更要透過有趣活動來瞭解臺灣保護區的設置現況,共同思考「現代方舟」的保育及未來!




單元名稱
課程內容
教學時間(分)
單元一
【保護區你我他】
(專題講座)
利用簡報介紹課程主軸及概念,認識世界保護(留)區之發展沿革,並了解臺灣的保護(留)區現況與案例,引導思考劃設之保育目標及功能。
30
單元二
【方舟目標】
透過生物紙卡分組活動了解生物之間彼此的關聯,找出相互依存的關鍵元素,一同討論如何度過生存危機。
60
單元三
【誰在方舟上】
此單元在戶外空間進行操作,上個單元中學員都扮演某種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必須通力合作收集生存資源!
90
單元四
【新方舟藍圖】
透過小組桌上遊戲,了解影響保護(留)區的劃設原則與考量因素(如邊際效應、生態廊道等),並思考保護(留)區可進行的保育行動,引領學員共同思考討論未來的「新」方舟建造藍圖。
60


【活動時間】7月16日(週六),13:00-17:00,共四小時;本課程可核發環境教育時數四小時。

【活動地點】員山生態教育館(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一段163號)。

【活動對象】18歲以上成人。

【活動人數】名額上限為30人,額滿即止。

【報名方式】目前已成團,持續開放報名,即日起至7月15日(五)止,至線上表單填寫報名資料(報名請點我),報名成功後我們當天以電子郵件發送行前確認通知。

員山生態教育館於2016年4月27日至6月14日進行休館整修,並預定於6月15日重新開館,歡迎新老朋友蒞臨員山生態教育館,一睹『新』館舍面貌!

--------------------------------

員山生態教育館 活動洽詢

服務電話:03-9224307

客服信箱:ys.service@eeft.org.tw

※ 報名者若因故不克參加敬請提前告知。

※ 更多即時資訊敬請關注員山生態教育館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b.yuanshan
(輕輕點個「讚」就可以收到我們最新的活動資訊囉~)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活動花絮】 探索 ▪ 創作 ▪ 動動腦 棲地保護作伙來!

  你去過宜蘭縣內城社區嗎?繼先前和各位介紹的員山鄉尚德社區,我們終於來到『社區微旅行』的第二站:員山鄉內城社區!

  那開始開花尚未結穗的翠綠稻葉,繁盛地生長在蜿蜒不規則的田區,搭配錯落田中的菜園、房舍、近得似乎如臨眼前的小山森林,以及悠活期間的人們,如同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畫作般,好美呢!

  這般多樣化的地景地貌,若用老鷹飛翔的高度俯瞰,如同鑲嵌繽紛的馬賽克作品,反應出長居此地的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處模式。5/25(三),員山生態教育館和充滿無限創意與好奇心的夥伴們,一齊走入內城社區,來趟【棲地保護作伙來】的微旅行喔!


社區推廣【水水員山社區行】,第二場內城社區作伙行!



  內城社區位處淺山(即俗稱海拔8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山區)與平原的交會帶(更多關於「淺山」可參考:淺山住客二三事,同時也是湧泉自然湧出的地帶。遙想蘭陽溪堤防建置前的先民,在時有洪水氾濫的內城拓墾;現在雖然水患不再,但稻作的產業仍在,加上近年來友善耕作在內城蔚為風氣,幾乎俯拾可見各類生物:鳥類、昆蟲、兩棲類…等。但提供生物利用的各種環境,有什麼特色呢?你是否曾仔細觀察過呢?


人工建築與草地,因為鋪面材質與人為干擾高,棲息生物要有超凡適應力。

內城國中小的友善學田,週期性的水位變化與人為擾動,誰會以此為家呢?

棄耕田區野草蔓生,還沒有大樹進駐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呢?

想不到人工溝渠的水流速度,吸引不同類型的生物利用呀!

天然土溝讓水緩緩下滲,土砂裡是誰靜靜地生活?

次生林的「多層次」空間,肥沃的土壤,簡直是生物們的快樂天堂呀!


  從內城國小舊校舍出發的棲地觀察之旅,從棲地的「水資源」「主要植物」「人為干擾」「鋪面材質」四大方向,逐一釐清各種環境都可能有「能成功適應」於此的生物存在;究其原因,大家紛紛提出各種實際案例:「身體有黏液」「嗅覺很敏銳」「不挑食什麼都吃」…等。就在此刻,任務來啦!


Q:「真的可以自己創作生物嗎?」 A:「當然可以,現在你就是造物者!」

  「蛤~真的假的?」「真的可以隨我們創作嗎?」,懷疑的語句此起彼落,沒錯,員山生態教育館給大家的小任務是「自由創作一隻你認為,最能在指定環境中強悍生存的生物!」。熱烈討論中,各種「超強能力」揉捻融合於生物上,一起來瞧瞧幾幅「造物者」創意滿點的成果吧!


「孟翰蟲」是隻巨大、能飛行的草食蟲,揹著堅硬的巢在農田生活,繁殖或防衛時能噴出似火的物質。

生活於草地的「東夜混震鼠」,粗壯四肢與敏銳的嗅覺,是夜裡挖土遁地、找尋腐食的好幫手!


個頭嬌小,以水草植物為食的「餐翟」,強壯的有蹼下肢能在溝渠中快速移動。

鬥牛犬大小的「大母婿號」,兩對靈敏耳朵讓牠在農田覓食時,能提前發現危險並拍動翅膀飛離。

掠食人工環境生物們的「面惡心善」雖然嬌小,但能用超群的速度讓獵物無法逃離。

「水下巨牙怪」、「水蟲」與「海下蟲」,強大咬合力加上能長時間離開水環境,讓牠們能在池塘與周邊環境步行覓食。

  眾造物者七嘴八舌的說明,小組共同創作的生物有許多特點與能力,肯定能在環境中好好生存!因此,我們準備讓這群超強生物「下凡地球」,接受現實情境的挑戰!大家發現生物們就算具備許多「特性」、多適應自己的生存「棲地」,當天然或人為的環境事件一一發生時,複合性的衝擊讓各種棲地遭逢變故,即使生物們短時間內能承受衝擊,當影響時間拉長後,牠們仍難以倖免


造物者們仔細說明,創作生物「為什麼能適應環境」。


來吧!讓創作的生物們接受現實環境的挑戰!接招~

  原來,環境中各類型棲地環境之間往往相互影響!當森林消失了,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弱,池塘或溝渠的水源可能不再穩定,仰賴灌溉水源的農田可能難以繼續栽植…等。因此,除了保護整體大環境外,我們也需要關注環境中各種微棲地的狀態!多樣化、多層次的微棲地,都可能是生物們長期居住或短期利用(如停棲休息、求偶繁殖、躲避天敵…等)的必要環境喔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保存多元的微棲地也是友善生物的方法。

  三小時的【棲地保護作伙來】課程此時將告尾聲,除了內城這片沃土能孕育豐富生態;就算在大城市中,也能透過保留、營造多樣化的微棲地(如大樓頂樓的屋頂農園、人工濕地、公園綠地、樹林…等)讓更多的鳥類、昆蟲、魚兒、動物能安身立命喔!從今天起,期待你與員山生態教育館一起關心生活周遭的各種環境,或許你會驚喜地發現,竟然有這麼多不曾注意到的生物們,和我當了多年鄰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