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撿到蝙蝠怎麼辦? 撿到鳥類怎麼辦?

落難凡間的小天使~ 東亞家蝠、白頭翁
3月份員山生態教育館緊急救護收容實錄
20120315員山生態教育館-蝙蝠收容20120323員山生態教育館-白頭翁1 (1)

2012/03/15
員山生態教育館接到光復國小老師打來的電話,
電話中老師表示有小朋友撿到了蝙蝠,想尋求處理的方法。
20120315員山生態教育館-蝙蝠收容 (3)
先是經由電話做初步的判斷,蝙蝠的精神不差,請老師可以先行以吸管吸水,再將吸管末端靠近蝙蝠,讓牠自行吸允攝取水分。這個動作要很小心注意,不可以強灌水,而是將吸管靠近蝙蝠嘴巴,讓蝙蝠是自行舔食水分。若精神不繼或是牠有拒絕飲水的反應時,就要停止餵水的動作。

接著由員山生態教育館的夥伴帶回館裡,持續使用加入運動飲料的水,一樣是以吸管吸水的方式讓蝙蝠補充水分,維持生理機能,避免發生脫水現象。

經過一夜的靜養之後,觀察牠的精神體力良好,再將蝙蝠放置於三樓陽台的圍牆邊。把蝙蝠安置在較高的位置,有兩個用意,一是高處可以避免貓狗的捕食、再者就是蝙蝠飛翔時,不太能夠像麻雀一樣站在地面上直接飛起,而是需要先從高處落下,並且週邊有空曠的地方才能飛行。

蝙蝠恢復體力後,自行爬行至圍牆置高處的過程:
(仔細看畫面中的蝙蝠,爬到最高點後還會轉身讓頭朝下呢~)



  


20120315員山生態教育館-蝙蝠收容 (2)蝙蝠爬到高處休息一陣子之後,
當日晚間隨即自行飛離。
這隻蝙蝠真的是很幸運遇到了光復國小的小朋友,
以及老師悉心協助第一線的安置處理。希望大家
都可以試著去瞭解,去照顧身邊需要幫助的野生
動物朋友們,從中可以學習到生命教育以及動物
的知識。



下一個白頭翁的案例,就沒有這隻蝙蝠的狀況幸運了~

2012/03/23
發現地點:員山生態教育館旁走道上
發現物種:白頭翁
受傷狀況:無外傷,但是腳無法站立,左腳連抓握力都沒有。不停哈氣。
20120323員山生態教育館-白頭翁1
初步處理:安置於小紙箱中,並將小紙箱放置於安靜處。

後續處理:
以眼藥水的塑膠滴瓶裝水滴於嘴喙旁,讓牠自行飲水。
並以熱水調和飼料成糊狀餵食,補充養分。(餵食時,因為需要抓住牠的身體,建議是帶手套操作為佳,若無,切記觸碰野鳥之後,要以肥皂水洗手徹底清潔殺菌。)
當日晚間經由餵食與供給水分,精神狀況佳,但是腳依舊無力。翌日中午明顯精神狀況變差,身體的力量變弱並於下午死亡。

或許,健健康康的野生動物們,本來就不應該會落入我們的手上。一旦是可被人類撿到的蝙蝠、鳥類,大多是因為身體已經受傷了,所以救傷安置到成功放飛的機率不高,但是大家還是要善待這些落難精靈,給牠一個安靜的角落、一些水分,觀察紀錄牠們的身體變化,甚至是陪牠走到最後一段路。生與死都是大自然中的循環脈動,生命與生命交會一起的時刻,我們盡力維繫牠們的生存,給予祝福並順應天命。

---延伸閱讀---
野鳥救傷注意事項
http://yuanshan-elc.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16.html#more
飛翔的老鼠-蝙蝠
http://yuanshan-elc.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24.html#more
做蝙蝠屋以及蝙蝠救傷聯絡資訊
http://yuanshan-elc.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9.html#more

作夥來種樹 社區水噹噹


春暖花開的季節,蜜蜂開始忙碌了起來,而三月底的週末早上,員山館門前逐漸聚集了人潮,也熱鬧了起來呢!究竟是發生什麼事?還是有什麼好康的嗎?


原來是社區居民熱情響應員山館空間綠美化的活動,紛紛邀約鄰居、攜家帶眷一同到員山館報到,準備大家齊心合力營造一個更優質的生活空間。會在三月邀請大家來種樹可是有原因的喔!你知道嗎?三月天春暖花開、大地回春正是種樹的好時機!因為三月回暖的氣溫刺激了苗木生長,但又不若夏天的高溫易使剛移植的苗木枯萎,加上春雨綿綿提供了樹苗生長時所需要的水分。

         人多好熱鬧        說明器材

         解說樹種        植栽規劃

在說明植樹區塊以及樹種說明後,大家便迫不及待紛紛拿起鏟子、鋤頭以及苗木分頭行事,只見每個夥伴蹲在事前先以粗糠標示的栽植位置,開始奮力挖著植栽穴。雖然土壤裡頭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尤其一處原本荒廢的土地裡充滿了各種癈材(塑膠杯、帶有鐵釘的木條、鋼筋、木炭、麻布袋…等),但員山館的鄰居好朋友們個個專注認真,完全沒在喊累!那股希望能美化自己社區的熱情和認真神情真是令人感動阿!而小朋友們也不斷興奮的告訴我們他已經種了幾棵樹,現在是他的第幾棵!看著他們滿足的表情,我相信我們也逐漸在他心中種下一棵愛護樹木,關心環境的小樹苗了。

  認真的社區夥伴3認真的社區夥伴1
                        
認真的社區夥伴2樂在其中的小朋友4

原本擔心大家種個兩棵樹就會喊累,因為這次植樹空間前前後後算起來共有八塊大小不一的區域,範圍雖不大但說實在卻也不小!沒想到600株的樹苗 我們居然在一個小時就全部完成了! 員山社區的伙伴們超讚的!!!記得常回來看看我們親手種下的樹苗,,也來幫他們澆澆水哦。

          樂在其中的小朋友1    樂在其中的小朋友2    樂在其中的小朋友3
                 熱情的社區夥伴3        熱情的社區夥伴4

忙完了一個早上後,回顧活動前一天還下著雨,令人擔心不已。但活動當天感謝老天爺賜與涼爽怡人的好天氣,加上人行道改建工程及停車場空間的整理都落在年初,正好可搭上了植樹的好時機,而且還有這麼一群認真、熱情參與的社區居民一同共襄盛舉。這次空間綠美化活動可說是天時地利加人合的圓滿結束呢!

                大家辛苦的成果2  大家辛苦的成果1

                    大家辛苦的成果3     慰勞辛苦的大家~贈苗囉!


你也想綠美化自己的家園,但卻不知如何下手嗎?
那就馬上點選右圖下載吧!
依照步驟一步一步來,熟能生巧後你也會是個種樹達人喔!

想看更多相片嗎!
 歡迎點選右側連結[活動相簿]作夥來種樹 社區水噹噹

2012宜蘭綠色博覽會,員山生態教育館與您一同發現繽紛燦爛的生物多樣性

歡迎報名員山生態教育館「3D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親子活動
2012宜蘭綠色博覽會,員山生態教育館將於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帶來「3D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活動,邀請您一同發現繽紛燦爛的生物多樣性~

Discovering Dazzling bio-Diversity 3D生物多樣性活動:在武荖坑依山傍水的自然景緻中,以生動活潑的角色扮演、行動劇、猜謎等方式,帶領親子認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不論大朋友、小朋友都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尖兵。

報名網頁:http://qa.ilc.edu.tw/gredu/default.asp
聯絡電話:(03)954-2156轉112、0939-991-912 成功國小林政仁組長 3875@ilc.edu.tw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小員丁週誌:春暖花開,水綿生機盎然

近日明顯感受到氣溫回升,期盼許久的春天已經到來了!員山館門前的楓香也已換上了一身綠衣。而渡過寒冬後的水生池也逐漸甦醒,許多水生植物紛紛開花,迎接春神的到來。

               圓葉節節菜                       窄葉澤瀉

         蛇苺            龍骨瓣莕菜




但水生池裡甦醒的並不只可愛的花朵,
同時間,令人棘手的水綿也是蓬勃發長,都快把小莕菜淹沒了!

                                           大量繁殖的水綿,其絮狀物組織會纏壓水生植物幼苗


 繁殖力驚人的水綿


水綿屬於一年生水生植物,為淡水中常見的綠藻,大多數浮生在靜止的水中,在水中呈片或團狀,摸起來手感黏滑。水綿的厲害之處在於牠不僅可自行分裂成兩個水綿個體進行無性繁殖,也可由兩個個體接合來進行有性生殖,再由孢子萌發成新的個體,隨水傳播。

 水綿綿密的絮狀物組織 打撈水綿  宛如不織布般的綿密組織

水綿的危害  


春季時,當陽光充足,水溫漸暖,水綿便行光合作用快速的繁殖,容易於只有水源注入並無排水的靜止水域大量繁殖,水綿大量繁殖時會消耗水中溶解氧,佔據水域空間,造成水中生物無法生存外,其絮狀物組織會纏壓水生植物幼苗,造成死苗。此外,亦會造成管道堵塞,影響排水甚至工廠生產管線。

若水綿孢子和絲狀體隨著水渠流入稻田並大量繁殖時,除了上述造成纏壓幼苗致死外,施入的肥料無法落入水稻根部,並與水稻爭水爭肥、爭奪生長空間。嚴重會造成水稻株高降低,葉片落黃,並減產。

因此,大地回春之際除了欣賞盛開的花朵,亦要付出勞力,以網子打撈或是穿著青蛙裝下水清除水綿,往往2-3週便需要反覆作業才能控制水绵危害。

        清除前,水綿大量繁殖,佔滿水生池空間               清除水綿後,並注入水源

水生池的微棲地-枯木


我們清除水棉的同時,發現池中的枯木整根完全被水綿包覆住,為了減緩水綿回覆的速度,有必要清除枯木上的水綿後再放置回池中。只是清除過程中發覺水綿並不是那麼容易從枯木上移除,於是決定將枯木進行曝曬,直到水綿乾死清除後再放回池中。

為何要再將枯木放回池中呢?枯木雖然沒有了生命,但是卻是其他生物的棲所喔!浮出水面的枯木提供了蜻蜓、豆娘等昆蟲們可休息的落腳點,水面下的枯木孔隙也是蜻蜓幼蟲-水蠆及螺類的避風港,枯木宛如是個小客棧呢!
           枯木整全被水綿包覆住                水生池中的微棲地-枯木

有了工作人員的維管,相信其他的水生植物會逐漸茁壯起來,等到天氣變得更暖和些,水池的風景一定更加的豐富精采吧!我們期待著!



參考資料:
1. 台灣水生植物圖誌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aquaplants/index.htm
2. 維基百科 – 水綿
http://zh.wikipedia.org/wiki/水綿
3. 惠州農業資訊網 - 稻田水綿防治 http://big5.heshan.gov.cn:82/gate/big5/ztc.heshan.gov.cn/2011/201112/20111208214042.html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這個春天,我和環教夥伴有約~「2012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

這個春天,我和環教夥伴有約~
RIMG0566   


清晨行走在森林間,春天的風仍帶點涼意,也更襯托出陽光的溫暖。這是環境教育法自2011年6月5日施行以來的第一個春天,也是「2012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夥伴們相約相聚的時刻。



       
        這次聚會的地主是林業試驗所,在范義彬博士與環境教育學會悉心籌備下,選定了林試所的「蓮華池研究中心」作為此次聚會的地點。由桃米社區一路開往蓮華池的小路就像台灣鄉間的產業道路般,看似平凡不起眼,但是藉由范博士的介紹下才知道這裡擁有台灣第二高的植物生物多樣性!而且這裡進行重要的林木種源培育工作,建造出台灣肖楠母樹林,這些母樹林所生產的種子作為台灣造林育苗的重要來源。不只如此研究站還有累積30多年的森林水文研究資料,是研究森林與水資源關係的學術重鎮,同時研究高經濟的「油茶」作為油茶的生產技術搖籃。

        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與學術研討會有點類似的部份是,課程表的課程內容是由參與成員認領,輪流上台報告分享經驗,不一樣的是大家願意有更多的對談與交流,就像是跟朋友認識聊天一般對話。而且在分享課程當中也安排了走入自然的機會,在林間散步的時候彼此有更多話題深入認識,交流環境教育工作上的酸甜苦辣。

分享時間
 

       首先由關渡自然公園的孫霖琳,分享關渡的到校推廣專案「高蹺鴴到你家」,這個專案由霖琳以及關渡志工開著活潑可愛的高蹺鴴ㄅㄨㄅㄨ車,直接前進校園,以改裝的高蹺鴴ㄅㄨㄅㄨ車作為行動舞台,與學生一起演出故事劇情,可愛的道具總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霖琳還分享了一個活動帶領小技巧,就是小朋友團體中會有安靜害羞又想跟大家玩在一起的小朋友,設計屬於這樣個性的小朋友的角色,多元的參與方式,滿足各式需求的小朋友參與學習的機會。
     
        李業興大哥則是來自有個夢幻名字的「藍色小屋」,藍色小屋位於苗栗縣獅潭鄉的鳴鳳古道旁。他先是分享了充滿童趣的獅潭老街地圖,考考大家地圖裡有幾隻蜥蜴?再接著分享他如何累積深厚的在地文化知識,以農村的生活智慧作為環境教育的素材。最後分享了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的口試過程與心得,引起熱烈討論。從討論中可以想像環境教育法施行之後,各界對於「環境教育」的想法非常多元,環境教育也確實是多元素材,在跨領域溝通時,難免有令彼此摸不著頭緒的地方,然而也是因為有這樣的機會,促使跨領域激盪與溝通對話的過程,這凝聚共識的過程可以想成是一場社會上的環境教育學習機會。RIMG0633
     
        師大環境教育所的周儒老師是鼓勵大家將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當作是勳章,有通過認證那是很棒的!要是沒有也沒關係,我們一樣是在做環境教育,一樣是關心台灣生態,不會因為沒有認證就在環境教育的道路上停止。聽到周老師充滿力量的鼓勵之後,一掃陰霾的感受,令人充滿鬥志繼續向前行。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李明晃處長,以非常有文化氣質的口吻娓娓道來芝山岩的文史脈絡,以及園區與週邊社群互動的故事。並將人與自然的x-y軸線上,添加了Z時間軸,因為芝山岩的考古遺址是當地很重要的人與自然交互作用的證據。明晃在各年帶的考古地層之上,引領出對於現代「水泥層」的討論,在地表水泥層之下,可以藉由考古文物窺視不同時代人與自然互動的方式,那到了「水泥層」之上呢?人類就此與自然斷了鍊結嗎?這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自來水公司第八區管理處的李慶興主任,先由水資源的觀點介紹台灣所面臨的水資源危機,再延伸介紹深溝水源生態園區,與大家交流場所認證的經驗談。從自來水公司也加入環境教育工作這點,可以發覺到環境教育不是單一部門的事,也不是單一部門可以完成的事,面對未來環境教育的發展就是需要更多單位,更多人的加入一起建構出從觀念根本改變,友善環境的社會。

        林業試驗所的范博士,先請大家討論幾個問題:達不到服勤標準的志工要不要除名?環教課程是否一定要與學校課程連結?是要先教學再觀察?還是要先觀察再教學?范博士以多年來從事環境教育的實務經驗,認為以獎勵方式鼓勵志工服勤與進修研習課程取代將志工除名的制度,環境課程若完全與學校課程連結就需要注意是否成為自然知識補習班,先觀察再教學的效果是比較好,因為第一手知識的學習體驗是寶貴的!這才有達到改變觀念的目的而非只是知識的學習。
   
         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施照輝秘書,介紹野柳地質公園發展自然中心的歷程,希望將熱門風景區的營收轉作為當地孩子們認識家鄉自然教育的基金,以簡短的影片分享在社區試辦的成果,看著影片中孩子的笑容,多想鼓勵身邊的朋友去「綠色消費」一下,多多付門票進入北觀處的風景區中。
 
        師大環教博士生潘淑蘭小姐,以在美國擔任國際志工的經歷,分享了一個她所參與的環教教材設計,這個設計元素非常有趣,是請參與者將中文象形字圖卡放入自然地景地圖中的遊戲。沒想到連中文字也可以作為環境教育的教材,可見只要有心處處皆是環教教材。

靜觀

        夜間與清晨,則是安排林試所周民雄老師帶大家夜間體驗與晨間靜觀,周老師說「萬物靜觀皆自得」靜觀是自然工作者給自己最好的犒賞。並要求靜觀時不要講話、不要結伴、不要拍照,要用眼睛、耳朵、皮膚感受周遭的變化。
       
        靜觀之後老師夥伴們分享,大家講得非常精彩,東眼山的小米對聲音的描述活靈活現,水公司李主任以交響樂比喻他所聽到的各種聲音。明晃提出隨著天空的亮度,動物活動的聲音也隨之變化。周老師鼓勵從事環境教育的大夥,一年四季個找時間去靜觀,累積自己對這個環境的描述語彙。

        在引領孩子們或是一般民眾與自然建立關係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找機會好好累積觀察自然的能量,無關乎知識或那些生物的名字,重要的事以自然觀照自己的心。


想看看上次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活動花絮嗎?請見:
夥伴不孤單~「2010環境學習中心工作坊」活動花絮http://www.eeft.org.tw/2/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