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旅行,用不疾不徐的速度,
看見一幕幕過往我們不曾留意到的小世界!
員山生態教育館首度以「水」、「單車低碳」、及「親近社區」作為本次小旅行主軸,號召一群單車愛好者、喜歡慢走漫遊深入在地的朋友,前進拜訪鄰近的結頭份和同樂社區,一探員山水故鄉的小小世界~~ 看見一幕幕過往我們不曾留意到的小世界!
連日陰雨綿綿,10月31日活動當天雖然天公依舊不作美,但一大早,看見一個個精神抖擻的鐵馬騎士們,甚至還有環島過的長輩們也來參加,感覺熱血都沸騰起來了呢! 為了讓小組之間熟悉彼此,先來場暖身小活動。憑著手中的圖片,找到同組的夥伴,拼完這些圖片之後,有什麼玄機藏在其中呢?先賣個關子,答案即將在路途中揭曉!
在雨中騎著腳踏車,感受「詩(濕)情畫意」的宜蘭天氣,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戶外體驗!夥伴們,讓我們不畏風雨向前出發吧!踩踏之間,沿途水色山光相伴,有人發現剛才拼的圖像,實際出現在眼前了嗎?這些美麗的景色,都與今日活動中一項重要的主角有關,猜到是什麼了嗎?答案就是「哇特(WATER)」啦!
短短20分鐘涼爽愜意的騎程,不知不覺到達了今天的活動目的地─結頭份社區活動中心,大家先在廟埕集合整隊,接下來準備進行默契考驗的「搶水大作戰」遊戲。
看著我們水壺中的飲水、生活用水、食材生產、甚至是工商服務業都會使用到水,這些水從天上來,經過森林攔截、土壤吸收,匯聚成湖泊、溪流,再經由淨水廠及管線,身在城鎮的我們才得以不費吹灰之力,扭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水可用。現在讓我們放下使用者的角色,合力分工來幫助水滴完成旅程,究竟哪組能留住最多的水量呢?
操作過程中,不免有些水流逸失,實際上所有的降雨量,也無法完全被利用,有些水源被污染、有些則是白白浪費掉,有些可能是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總雨量逐年下降,導致可用的量又更少了。臺灣近年也面臨乾雨季分明窘境,短短今年內便輪番上演水庫拉警報、逢暴雨必淹的災情,僅管如此,「留不住可用之水」的問題令人憂心忡忡哪!而早在2009年聯合國發表的《全球水資源發展報告書》,臺灣亦被列為缺水國家之一。
圖表引自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中餐享用完社區媽媽拿手菜,養足精神,下午就要進行本日重頭戲「綠咖齊步走─單車定向闖關活動」啦!
出發前,暖身功夫不可少!
「定向運動」發源地在北歐國家,為了要通過茂密的黑森林往來村落之間,因此發展出藉著地圖標識找到目的地的活動。這次我們則是過單車定向的方式,在鄉間小路中穿梭尋覓,睜大眼發掘沿線結頭份與同樂這兩座社區各個角落,藏在其中的過往水文歷史,以及現在居民與水的相處之道。

有人看地圖找路,有人負責動腦,考驗大家團體合作的時候到啦!

認識大樹公故事由來之餘,順便拜師學藝展現歌仔身段~

跟水精靈合照,哼一段跟水有關的歌曲吧!

在大礁溪河堤旁的偵探考驗,辨別雪山山脈與湧泉的流向。
完成任務,回到終點啦!
各個大小偵探尋幽訪勝,足跡踏遍麻竹園、社區菜園、大安藥草園、酒廠古井、雷公埤、洗衣溝、湧泉池、舊時渡船頭,也與社區媽媽閒聊手工醬油製作、在大樹公下學習本地歌仔戲,相信在大夥兒心中都留下深刻印象─「乾淨的水源,攸關良好的生活、生產與生態環境」。
將所見所聞再連結到上午的搶水遊戲,水滴旅程所經過的:「森林」、「土壤」、「湖泊」、「溪流」、「淨水廠」,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可以從這五個環境面向回溯發想,這些面向目前面臨甚麼問題,又有甚麼是可努力的解決之道呢?
保護上游森林不受濫墾濫伐。
減少水泥化工程,增加透水鋪面。
加強巡邏取締污染行為,不放生外來種。
不與溪流爭地,選用天然可分解清潔劑。
降低淨水廠負荷,增加人工濕地或保留天然濕地之淨化功能。
回頭檢視臺灣,先天擁有還不錯的條件,儘管山高水急,但因為有大片森林環境覆蓋土地,為我們攔截水源,至於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分配及維護,就是我們的事了!就如同本次的活動精神,只要能夠集結大家的想法取得共識,一同朝向目標前進,就能為我們自己留住最多可用的水資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