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社區自然資源調查研習班」活動花絮

        員山生態教育館的「社區自然資源調查研習班」今年度4/13在後埤社區、5/26在永和社區、6/8在同樂社區,各舉辦一場研習課程。主題分別為「社區自然資源調查研習班」:【植物與鳥類篇】、【魚類與蛙類篇】、【蝙蝠與鳥類篇】。


      在後埤社區的福德祠前,我們見到了眾多年過半百的學員。他們在課程開始前的清早,先去海邊的沙灘「淨灘」,之後再來上課。看到這些長者們沒有休息並聚精會神上課的學習精神,充分感受到後埤社區令人驚訝的活力。
        當天下午,宜蘭藥用植物學會的顧問光老師講解社區的各種植物,深入淺出地描述著不同植物的特徵與功能,也讓大家都聽的津津有味。

        在永和社區活動中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的水生生物專家博老師進階的介紹魚類生存棲地要如何營造與經營,也經由實地走訪雷公埤,操作捕魚的陷阱,讓學員們能近距離看到不同魚種的特徵。

        而荒野保護學會的環境講師漢卿老師則帶來數種夜間活動的蛙類,除透過投影片的介紹之外,也讓大家有機會能實際觀察到各種蛙類的特徵。永和社區理事長也聚精會神的觀察喔。

        最後一場在同樂國小的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的研究員昭龍老師不但介紹了很多長相奇特的蝙蝠,也告訴大家蝙蝠非常強大的除蟲能力,讓學員們對蝙蝠加深了認識。尤其蝙蝠屋的製作與找「蝠糞」,更是讓大夥兒流連忘返。

        系列課程中兩場的鳥類介紹,員山生態教育館的簡仲老師除告訴大家鳥類辨識的方法之外,也介紹調查結果的應用與功能,並藉由戶外觀察課程,讓大家實際去找鳥,欣賞野生鳥類特別的外型與有趣的行為。

        今年度的「社區自然資源調查研習班」,以植物、鳥類、魚類、蛙類、蝙蝠等特色物種為主題,從在地居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出發,透過室內與田野實習課程,進一步認識該如何長期監測物種,了解自然資源調查資料累積的重要性,期許將來能將調查成果逐漸轉化為在地特色,營造獨有的社區環境,引發在地居民主動關心社區週遭的環境,共同捍衛繽紛多樣的自然生命。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五木株式會社-第四屆「五木工程師」熱烈招募!(報名已額滿)


     
1917年,台灣的山林正進行轟轟烈烈林木作業。在宜蘭地區的太平山,林業工作人員經過縝密的林木調查後,再進行林木生產作業。
        一段段巨大的林木,將進行繁瑣的運材過程。從2,000公呎的高山,來到蘭陽溪旁,順流而下,經過再連、內城,最後來到員山貯木池,木材才得以製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013年的現代,員山生態教育館邀您一同化身為小小「五木工程師」,走入歷史,體驗前輩林業工程師的辛勞,也認識新世紀裡山中林木與自然生態的緊密關係。讓我們藉由活動更瞭解家鄉的人文歷史、珍惜取之不易的自然資源,並將這個理念傳達給身邊的人。 

主辦單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承辦單位: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活動對象:暑假後升四年級以上國小學童親子與一般大眾
活動地點:宜蘭縣員山鄉
活動名額:每梯次35人
活動日期:第一梯次7月14日(日)、第二梯次7月20日(六)、第三梯次7月27日(六)
活動時間:9:00 ~ 17:00
活動費用:每人酌收車資200元,保險、講師費、材料費等費用由羅東林區管理處支應。
             ※ 活動中不含午餐,請自備簡便環保餐點,或於附近商家購買。
報名日期:6月25日(二)中午12:00 起開放線上報名,每梯次35人,額滿為止
集合地點:可選  1.員山生態教育館  2.宜蘭火車站後站

本活動採線上方式報名,
     請先下載活動簡章詳閱說明後,再填寫線上報名表進行報名。


※ 報名正取者,將寄發匯款通知,請於收到匯款通知三個工作日內,完成
  匯款手續。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動物狂歡節花絮】道具哪裡來-再利用篇

        如果您有閱讀上一篇守護生物多樣性大遊行-街頭搖擺篇,一定會看到照片中許多美麗又漂亮的道具。這些各式各樣的繽紛彩繪,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不論是本身的基底模型,還是千奇百怪的塗鴉,抑或是令人激賞的創意和額外加工,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個個親手產出的作品喔!

   挑戰一下,您可以辨認出幾種動物,並說出牠們的的名字呢?
 
       作品都非常漂亮且創意十足呢!但其實剛開始製作的時候,大家也是一片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必須花點心思仔細構想。
  
       就讓我們先來了解該如何再利用舊報紙,讓它變身成為面具;以及如何再利用稻草,讓它變身成為大型動物模型吧!

         利用乳膠氣球做為面具的骨架,順著纖維的方向將報紙撕成適當的大小,並沾上白膠和漿糊調成的黏劑,縱橫覆蓋在氣球表面上,千萬要記得確認碎報紙有沒有妥當的服貼在氣球上面!最後再用大張的報紙完整地覆蓋上去,使表面平整及補強。
 
       完成後,就可以將充滿黏劑的濕面具晾起來,大約一天左右就會乾燥,並且硬化。
      乾燥後塗上水性水泥漆,一方面可避免後續著色不易,一方面增加面具的硬度,再度乾燥後,就完成了又硬又白的貝殼狀素材。 
  看完了小面具的製作方式,就讓我們來揭開大型動物模型製作過程吧!在選定要製作的動物種類後,夥伴們就利用8號鐵絲,奮力的凹呀凹呀,鐵絲逐漸塑造出基本的骨架。
 
      骨架完成後,就要利用稻草創造出動物的血肉了!我們將稻草以棉線緊緊將捆綁妥當,讓毛毛躁躁的稻草乖乖聽話,一束一束固定在骨架上。  
      這台灣黑熊半完成品,挺像老鼠的,被嘲笑了好一陣子呀!
       完成了面具、大型動物模型的基本骨架,將顏料準備妥當,讓我們開始加工、上色!

  哇~親手製作的面具,就這樣搖搖擺擺得意上街去!
  保護環境,除了選擇食用友善環境的食物之外(還記得大遊行我們經過的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嗎?),我們的生活中仍然不能沒有紙張、傢俱等硬體物品。動物狂歡節除了再利用廢報紙變身為深具巧思的面具、並採用可回收分解的稻草來製作模型,再次宣導大家所熟知的:回收(recycle)、再利用(reuse)、源頭減量(reduce)之外,大家也可以點選文章底部的【延伸閱讀】談論永續林業認證FSC。讓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消費行為,都能為守護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心力喔!


若您對於環保紙面具製作有興趣,
歡迎點選文章底部【下載專區】取得詳細製作流程的投影片哦!

【延伸閱讀】談論永續林業認證FSC

小員丁週誌:水生池的新訪客~

     整整消失了一個半月不見的小員丁,回、來、嘍!
     這次,來跟大家分享小員丁不久前巡視水生池時,發現的神祕痕跡!

    發現神秘痕跡的這天,水生池畔一如往常地寧靜。正準備離開時,忽然看見地上有一坨東東,小員丁想說該不會是誰家的便便忘記帶走了吧。維持水生池及周邊的清潔,是小員丁的責任,所以小員丁就義無反顧地準備將它清除。誰知道仔細一瞧,原來不是便便,而是叫做「食繭」的東西。 
       什麼是食繭呢? 
     鳥類所吃的食物中,有一些是不能被消化分解的東西(例如:骨頭、毛髮)。那些東西會被集中成團,然後從嘴巴吐出來,這些團狀物就叫做食繭。不同種的鳥類,吐出來食繭的大小和形狀會有所不同,所以仔細的觀察食繭,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喔。像是:是誰住在這裡?鳥類吃了些什麼東西?一天吃多少食物?累積收集許多的食繭,就可以估算這個地區的物種數量~


 
         這次小員丁撿到的食繭,應該是一隻領角鴞的。不知道牠在水生池邊住了多久的日子,但是這裡應該有牠可以吃的昆蟲。食繭裡滿滿都是昆蟲的外骨骼,看來牠應該有好好的飽餐一頓啦。下次小員丁要去學習「從外骨骼碎片辨識昆蟲」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知道那隻領角鴞究竟吃了什麼,也可以知道水生池邊還有哪些昆蟲沒被小員丁發現到了。




     小員丁消失的一個半月中, 到底忙了哪些事情呢?
     水生池已經變成茂密的叢林啦?還是天光映池水的詩意景象呢?
     下期的小員丁週誌,將報上水生池熱騰騰的最新近況給大家知道喔!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