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員山館蛇來蛇去的新朋友 – 南蛇

 今年初員山生態教育館收到一份新年禮:一條完整的蛇蛻。也就是蛇在成長過程中所蛻去表皮上的舊角質層!經過比對及測量後,確定是隻長達235公分長的南蛇蛇蛻!
就讓我們趁著這機會來了解一下台灣四大家蛇之一:「南蛇」吧!

                                                         員山館收到的新年禮


台灣四大家蛇之一:南蛇
台灣四大家蛇成員有:南蛇、眼鏡蛇、臭青公及錦蛇。
為何稱作「家蛇」呢?因為這四種蛇的活動地點及習性與人類生活環境較為重疊。常出現在住家、農田開墾地及田野間出沒的老鼠、蜥蜴及蛙類就是四大家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只有眼鏡蛇具有毒性,其他三種都無毒性,對人類是無害的。

南蛇可說是台灣常見大型蛇類之一,分類上屬於黃頷蛇科。體型往往可以超過180公分以上,是日行性的無毒蛇類,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森林、農田開墾地,以老鼠等小型哺乳類、蜥蜴及青蛙為主食。
主要辨識特徵為全身呈橄欖褐色,雜有黑色小斑點,嘴巴上下邊緣處有著6~7條明顯黑色斑紋。當南蛇遇到威脅或被激怒時,頸部會變的垂直扁平狀並發出嘶嘶的氣聲,甚至作出反擊行為以求自保。

          嘴巴上下邊緣處有著6~7條明顯黑色斑紋             南蛇全身呈橄欖褐色,雜有黑色小斑點



蛇蛻
蛇類每成長一段時間後便會蛻去表皮上的舊角質層,同一時間舊的表皮層會變得看來略成乳白色。這時,蛇已經完成蛻皮的準備工作。蛻皮會從蛇的嘴巴開始,牠會與外物摩擦,使舊表皮層產生裂痕後,蛇靠著向前的力量,持續鑽動就能將舊表皮完整的蛻落下來,蛻皮完的蛇顏色十分鮮艷、明亮,但這也是蛇最危險的時候,因為蛻皮會消耗非常多的力氣,這時期對蛇來說非常的虛弱。
蛇類蛻皮的次數與生長速率有關,一般在野外生存的蛇每年蛻皮約 3~6次。年輕、健康的蛇,有較為頻繁的蛻皮速率,而且每一次蛻完皮,身軀就能夠再增長一些,同時也換上一件亮麗鮮豔的外衣。

                                                        南蛇蛇蛻頭部特寫


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
「你喜歡蛇嗎?」,蛇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並不是個討喜的動物,反而會覺得牠是可怕、危險的生物。也許是受到民間故事「孫叔敖打死雙頭蛇」的影響,故事中隱含打死不祥的雙頭蛇,是件爲民除害的義舉,因此往往人們對蛇的觀感總是覺得危險,得置之死地,以除後患。但生命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價值,既然自然界演化出了蛇類,就有牠生存的意義。

想想看,如果人類大量的捕殺蛇類,會造成什麼狀況呢?

2007年的夏季,在中國大陸的湖南省就發生這樣的的情形。
洞庭湖畔的人們因為大量捕蛇、吃蛇,導致蛇的數量迅速減少,結果造成田鼠大量繁殖。這些嚙齒類動物會啃食樹皮及破壞農作物,而蛇類主要的食物就是這些嚙齒類,如今蛇因捕殺而消失,田鼠少了天敵,鼠滿為患,危害人類的農業活動及也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新聞可見:電子新聞中國人民報)。以這個角度來看,蛇類不僅在生態平衡上,也在人類生活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呢!

實際上人怕蛇,蛇也怕人,通常蛇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會在遇襲及威脅時才會作出攻擊,這是蛇的防衛意識。若遇上此情況,記得,我們只要慢慢後退離開便可,在沒有威脅到生命安全的顧慮時,倒也不必要趕盡殺絕,人類絕對可與蛇類和平共處的。

員山生態教育館於2月25~28日二二八連假期間均有開館,
南蛇蛇蛻也已經正式在員山館展出囉!歡迎大家找機會來認識員山館的新朋友。

 找機會來認識員山館的新朋友吧 !

參考資料:
1.台灣大百科全書-南蛇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7012
2.維基百科 – 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B%87
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蛇換新衣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0/165/03.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