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同樂社區紀行


  「我從來不知道,宜蘭有像這樣的地方耶!」與朋友走完同樂村一小圈,他不禁發出這樣的讚嘆。這個曖曖內含光的庄腳所在,西邊枕著枕頭山,而東、南方各有大礁溪、宜蘭河阻絕,成為天然的屏障。

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裡頭蘊藏了許多訊息,留待文內一一分曉。

  從清代開始,地形上的切割,隱然使同樂成為了步調自在的世外桃源,與宜蘭舊城保持相對較少的互動。近幾十年來,為了滿足廣大城市階級的休閒遊憩需求,宜蘭縣許多地方一再複製旅遊產業,但並未在同樂深根,意外地使同樂社區因為相對完整的原貌,而有許多故事可以向大家娓娓道來。

神、鬼、人信仰,見證了同樂村的古今變遷


  「早於清嘉慶年間(約西元1800年左右),在入蘭諸多開墾者中,黃阿蘭率眾來到此處,他犧牲奉獻、終生未娶也無子嗣,將土地家財散給族人。後人感念黃阿蘭,因此便將此處起名阿蘭城,後人並立了一座阿蘭廟。」(宜蘭小百科)

  開墾勢力繼續擴張,向西延伸到枕頭山前的鎮平(山前),向南則另立新城,這三處集村聚落便共同組成新城庄。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新城庄於是改易為同樂村。這三處集村各有一座陽廟,每座陽廟供奉了不同的主神,新城鎮安廟供奉三山國王、山前三興宮信仰三官大帝、阿蘭廣濟宮則膜拜保生大帝。

  在這樣井然有序、看似有意的安排之下,也為我們留下了幾條線索,譬如:新城的客家底(三山國王)、道教信仰(三官大帝)、流血衝突(三山國王)、醫藥的需求與缺乏(保生大帝)等等。

  離山最近的山前三興宮裡,廟裡有尊關聖帝君,在過去那物資缺乏的年代,居民上山抽藤、撿柴、打獵,不免遇上為了捍衛生存空間領域而守候著的原住民,此時,向關聖帝君擲茭杯,便成了居民生死關頭的決定瞬間……。

如今,坐鎮山前青龍穴的山前三興宮裡,三官大帝正紀錄著蘭陽平原的變遷滄桑。(陳彥翎/攝)

  在三座陽廟之外,同樂與頭份交界還有一座大眾爺廟(陰廟),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收容死去的無名屍首。日治時期時,日軍駐守在石頭城(今蘭城新月、舊宜蘭縣政府旁),當時部分的漢人撐渡船攻擊日軍而死,便祭於這座大眾爺廟裡頭。(話說員山)
  同樂村的中元普渡活動盛大、意義非凡,與歌仔戲發源地的頭份村,輪流舉辦祭典儀式,不只延續了傀儡戲、總舖師辦桌等台灣社會習俗,也延續了其背後的社會溝通與文化傳承功能,對同樂村來說,是不可輕忽的年度大事。

連結起水、食物與生態的綠手指


   從社區發展協會往北移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第一眼,就非道路兩側的社區菜園莫屬了。座落在同樂國小旁邊的社區菜園,一畦一年承租一千元,不僅是自家食用、鄰里間以物易物的農產來處,更是綠手指競相炫技的場合,你家的洛神、我家的木瓜、他家的茼蒿…讓人細數不完的蔬菜種類,自成一個種類豐富的開心農場,嗜吃的小蟲們或許也因此而感到眼花撩亂了吧?

相較不那麼熱鬧,但也讓人欣羨不已的農場一隅。

  走在同樂的沿途,處處有辛勤、巧妙的綠手指,桂竹、芭樂、火龍果、柿子、檳榔…密度之高的社區植栽背後,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無外乎是
  我們走到駕訓班裡頭的古井旁,這曾經是宜蘭酒廠釀酒的水源,在比較過宜蘭的自來水、大礁溪與武荖坑的溪水之後,最後酒廠認定,非這裡不可了!只可惜一次颱風毀壞了管線設備,無力修復的眾人,最後留下此處作為紀念。
  
水質依舊清澈、聲音依舊洪亮的古井。

  由於宜蘭的地勢由西到東緩降,在山前位於地面下的古井泉水,向東流到阿蘭城,便成了一連串不止的氣泡湧泉冒出,居民時常在此洗滌衣物、或泅泳其中。

一條冰涼舒服的溝渠,男裸池正位於轉角不可見的地方。
過去曾是水牛吃草、泡澡的天然草生澡堂,如今是帶點危險的水泥化大眾泳池。

  水不僅造就了高密度的蔬果同樂村、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與遊憩所需,也是許多種生物生存的必須要素,其中一種對同樂來說尤其重要的生物,正是蜜蜂!
  在走過蘭陽養蜂場之後,我們瞭解到,除了需要適當的溫度讓它們活動之外,沒有充足的水,就沒有充裕的蜜源。至於蜜蜂所回饋的,則是蘭陽養蜂場的方圓幾公里之內都得到了免費的授粉小幫手,毫無疑問是同樂村無形中的一大資產呢。

種下肉桂,同時也為蜜蜂諸侯們提供了緩衝、調適的微型氣候。


現在進行式的同樂村,還發生哪些故事?

  由於地形阻隔、先人分配祖產所致地權共業、傳統習俗所凝聚的人情關係等原因,或再加上年輕子弟外出工作所支應回來的薪水,使得賣的誘因不那麼高。再加上居民的共同努力(除了共同巡守隊等過去就存在的互助力量之外,大安藥園、手工釀醋班、同樂好站近幾年來也有亮眼的成果),同樂村因而慢活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步調,其中的內涵,更讓人深深著迷。

  這樣的生活持續著,但家鄉子弟也會稍稍感到憂心,譬如:以前湧泉池與洗衣溝的水,比起現在還更清澈。又譬如:未來,傳統生活的智慧或關係的結締,會有哪些年輕人願意留下來傳承呢?面對未來生活的隱憂與挑戰,同樂村仍有大大小小事情發生,值得我們擦亮眼睛、期待、見證或陪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